(資料圖片)
弦音檀板響起,身著一襲紅色旗袍的胡中花手持簡板出現(xiàn)在直播間,為網(wǎng)友們聲情并茂地表演了一段傳統(tǒng)河南墜子《報母恩》。自2016年進駐抖音以來,胡中花在直播間為河南墜子找到了“第二舞臺”,將傳統(tǒng)非遺戲曲的魅力在更大范圍傳播;來自網(wǎng)友的直播打賞則成為支撐著她在傳承路上繼續(xù)前行的新收入。
胡中花出生于曲藝世家,父親是蘭考當?shù)赜忻膲嬜永纤嚾??!皬男∥揖吐牳赣H唱墜子戲,當時年齡小,不太能理解詞的意思,只覺得很好聽?!焙谢ǔ醵悄?,因為家庭經(jīng)濟困難,父親便提出讓她輟學學戲。一開始,胡中花很抵觸,但父親說唱戲能讓她有更多機會“走出去”。就這樣,年少的胡中花正式開始了她的曲藝生涯。
河南墜子100多年前誕生于河南,是一種比較獨特的曲藝形式,俗稱“河南墜子書”、“簡板書”或“響板書”,因使用河南墜子弦(又名墜琴)伴奏而得名,20世紀三四十年代流行于中原和華北地區(qū),北京、天津、西安、武漢等城市可見演出盛況,一時風行于大江南北。
在胡中花剛踏入這個行當時,墜子戲的前景還是很可觀的。當時她的演出機會很多,一個月能掙一到兩千元,而當?shù)匾晃黄胀ń處煹脑鹿べY大概只有38元。然而,好景不長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隨著多元化文藝進入市場,墜子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。不少原來很優(yōu)秀的河南墜子藝人都紛紛選擇轉(zhuǎn)行,胡中花也曾一度陷入迷茫。
關(guān)鍵詞: